第一次随访调查结果显示......
要点概括:
- 第一次随访
- 大部分有正反馈
- 时长与自我感觉
- 生态系统
- 操作系统
第一次随访
上个月的第一次随访结束了!
收集日期为2021年7月26日到7月30日止,参与人数共78人,参与人当中没有固定的病种群体,没有固定的购买产品,是全部用户使用情况的一个缩影。

这次随访主要是了解整体情况的,通过对随访结果的解析,可以了解到具体主要患者使用时长有多久,吃益生菌后感受如何,以及用于各种病症的人数分别有多少等。
大家也能看到其它患者都在吃什么,看到别人的数据少些彷徨,多些信心。
大部分有正面反馈
首先来看使用者的整体感官。
这次随访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关于吃完产品后的自我感受,当时设计了4个可选择的选项中,两个是指向正反馈,另外两个是负反馈的。如此设计的初衷是让受访者容易做出选择,而且在选项的提供上不容易被影响,第一次考察暂时不需要了解更仔细的划分。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感觉有效果(38%)或是有好转的(26%),剩下约三分之一的感觉不确定(32%)或是没有明显效果(4%)。
所以说,整体的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那么这些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不确定的是否和使用时长有关呢?
时长与自我感觉
我们就来看结合时长和自我感觉变化的图。
以下这幅图可以看出,使用未满一个月的感觉不确定性是最大的,其次就是已满一个月的。没有效果的反馈随着使用时长增加而减少。随之改变的是自我感觉有正面反馈的,随使用时长增加而增加。

这幅图也验证了我们的假设,使用时长和自我感觉有关。而且使用未满一个月的感觉是不确定的,对应了益生菌作用的起效时间,一开始是竞争期和优势期,时长为3个月左右。
这时候如果坚持,随着时间的推移,益生菌在体内占据优势后,免疫力提升,逐步修复身体的一些小问题。一段时间后,量变引起质变,整体状况变好,达到能自我感觉的程度。
自我感觉与变化
那么自我感觉和具体变化的描述对得上吗?
我们来看看大家吃完产品后有什么具体改变?字体越大表示越多人有相同的描述。

最多的描述是”没有“或是”无“变化,对应了比较多人的自我感觉是变化不明显的。
另外可以看到比较多的包括“发作减少”,对应的是癫痫病发作的次数减少,有好转。
再者就是“大便通畅”和“吃的更香”,这两种通常指的是肿瘤化疗患者的副作用缓解的效果。
其次就是“免疫力有好转”,“身体素质有提高”,”皮肤过敏情况有减轻“,反应的是整体的身体机能的改善。
产品与科研
那这些产品都是用于什么疾病的呢?
下图可以看到用于自身免疫性癫痫的最多,其次是肿瘤,然后是免疫性疾病以及过敏性体质。
比较少的是用于阿尔兹海默症、肠易激综合症、帕金森这三种。

这些方向体现了之前我们文章有提及过的肠脑轴,肠道系统与身体的各器官的功能相结合。在疾病状态,肠道菌群紊乱,加剧问题的表现。所以这时候进行肠道菌群干预、修复,能看到很好的结果。
另外,就从使用的人数来看,可以看到我们的科研方向以及带动的影响方向在哪里。而且不仅是这些提供的选择方向,其实肠道菌群可以带来的影响渗透到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在持续坚持做更多的研究实验,用事实来说话,以更好、更多的服务有需要的人群。
入组实验
有兴趣了解我们最新科研吗?
想加入到我们最新的入组实验,使用益生菌以增强PD-1抗体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吗?
可以“查看原文”以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