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儿童期更易患癌,儿童肿瘤如何防治?

JAMA Network Open发表来自台湾国立阳明交通大学的研究,分析了230万个家庭的数据,与自然出生相比,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出生的孩子整体儿童癌症发病风险增加58%,其中患白血病和肝肿瘤的风险分别增高110%、171%;而且这种风险增加不是由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所介导的。

本文字数:1556字

阅读时间:4分钟


内容要点:

1. 儿童肿瘤病因尚不明确,预防很重要

2. 儿童肿瘤早期的七大征兆



不过,虽然风险增加的比例很高,但也不要过度担心,因为儿童癌症本身的发病率并不高,也就是基数是比较低的,这个研究结果,对了解、预防儿童癌症,尤其是试管婴儿的癌症发病机制、生殖医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前,恶性肿瘤是导致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儿童肿瘤治疗重在早期发现,医疗技术发展至今日,多数儿童癌症有被治愈的机会,发现越早,治愈率越高。


2018 至 2020 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癌症确诊超 12 万,在儿童中排名前三位的癌症依次为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淋巴瘤。而在青少年当中,患上恶性上皮癌症和黑色素瘤位居第一,其次是白血病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NO.1

病因尚不明确,预防很重要

1.重视婚检,减少遗传性肿瘤。

2.备孕阶段。普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三把斧。

3.怀孕阶段。避免环境因素暴露,合理用药,不吸二手烟,加强营养,按时孕检。

4.产后。很多儿童恶性肿瘤在1岁时高发,要多注意点,可以去正规医院做个健康筛查。

5.儿童阶段。从吃饭、睡觉、运动等方面,全方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NO.2

儿童肿瘤早期的七大征兆

1.体重下降:儿童癌症会导致食欲减退,从而使儿童体重明显下降,身体消瘦;


2.发热:癌症会导致儿童出现长期的、不明原因的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3.容易出血:儿童癌症会导致儿童面色苍白、容易出血,比如牙龈、鼻腔、皮肤黏膜部位会经常出血,从而引发贫血;


4.视力障碍:儿童癌症会影响视力,出现视力障碍或者斜视、眼球向外突出的临床表现;


5.血象异常:通过血液检查可能会发现血象的异常,比如白细胞的过高或者过低、血红蛋白的过低、血小板的明显减少等情况;


6.出现肿块:儿童癌症会导致儿童出现明显的肝脾肿大,上腹能够触及到明显包块或者肿块;


7.淋巴结肿大:颌下、颈下、腋下、腹股沟出现淋巴结肿大也是儿童癌症早期症状之一。


肿瘤作为一种复杂疾病,与免疫和代谢等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并且通常伴随有肠道菌群的失调。


自然分娩过程中,婴儿暴露于母亲产道的菌群环境。因此,新生儿体内菌群的定植与母体的菌群情况有很大关系。德国慕尼黑大学冯?豪纳儿童医院儿科教授贝特霍尔德博士指出,“婴儿期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特别重要,因为它为后期健康肠道菌群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因此,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须从出生就开始。



当我们在孩童时期,机体的微生物菌群还处在逐步成长的阶段,直到3岁之后与成人菌群种类数量才逐渐趋于一致。在人的一生中,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丰富性都在不断变化。在生命的头三年中,这时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比较低,是神经发育障碍脆弱的窗口期,比如会增加自闭和焦虑症的风险;低多样性的晚年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相一致,如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症。所以,菌群多样性低也是这些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1983年中国微生物学家张季阶教授,从健康婴儿体内分离出了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证明是拟杆菌属下的无毒有益菌株,以发现时间命名为“脆弱拟杆菌BF839”。在1995年获得专利,在1997年正式生产国内首个抗肿瘤的微生态制剂,为微生物领域带来了划时代的意义。



从80年代至今已经有超过2万多篇论文阐述益生菌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观测肠道微生态菌群的丰度变化与疾病研究的关系的研究。



该菌是无遗传毒性的有益菌,可提高细胞免疫,合成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并调整肠道菌群,排除外来细菌入侵,抑制S-180癌细胞生长,并能够在手术、化疗前后及过程中,提高患者机体抗病能力,改善患者肠胃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