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微生物群进行胰腺癌免疫治疗?

癌王之争一直都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要说起“癌王”,胰腺癌当之无愧。它是一种主要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极高,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进展迅速,生存时间短,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

本文字数:1372字

阅读时间:3分钟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类致命癌症,早期PDAC的5年生存率仅为25%左右。PDAC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导致其确诊较晚、缺乏可靠的筛查方式、治疗选择过时无效,这些都导致了PDAC的不良预后。最新发表在Trends in Cancer杂志的观点文章认为,目前胰腺癌治疗可选择的策略太少且太迟。有证据表明,在PDAC确诊时,弥散性胰腺癌细胞已经扩散,并在肝脏内形成转移前生态位。


75%接受治疗性切除的PDAC患者将在2年内发展为转移性疾病。本文讨论了一个新兴的概念,即微生物组分析、靶向微生物组与免疫治疗相结合,用以诊断和治疗不同发展阶段的PDAC。



同时,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Romina S. Goldszmid和他的同事们发现,高纤维饮食有利于一些肠道菌群定植,这些肠道菌群通过STING-IFN-Ⅰ通路,能够有效调节肿瘤中单核吞噬细胞(MPs)的组成,改善肿瘤微环境,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


研究指出:体魄强健的人肠道内有益菌的比例达到70%,普通人则是25%,便秘人群减少到15%,而癌症病人肠道内的益生菌的比例只有10%。可见,有益菌在体内的数量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情况。大部分的肠胃问题也是由于有益菌数量减少,肠道菌群失衡而引起的,所以保持菌群的平衡非常关键!



胰腺癌后期患者,会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疼痛等,可伴有黑便、便秘或腹泻的症状。首先要进行评估,如有必要,可考虑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但应慎重对待扩大根治术,以免产生反作用。对无法切除的患者,主要是减轻疼痛,控制感染,加强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


这时我们就需要在传统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微生态疗法。当肠菌与人体和肠道微环境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致病菌作用增强会诱导肿瘤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较适合环境的肠道细菌不断繁殖,不适应的肠菌不断减少甚至消失。在新平衡中,具有促肿瘤作用的细菌占优势,则菌群推动肿瘤的发生发展;反之,若具有抑制肿瘤作用的细菌占优势,则菌群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保护作用。



人体内脆弱拟杆菌BF839占菌总量的32%以上,才能保持人体微环境的平衡,使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失去必要条件。脆弱拟杆菌BF839帮助弥补人体本身DNA的不足。可以释放消炎物质,使免疫系统保持平衡。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