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泛滥的时代:抗生素正在“夺取”你的有益菌!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 “ 抗生素 ”三个字呢?大家其实对抗生素都不陌生,因为它最常见于我们的感冒药中。你身边大概是找不出一个从小到大没有打到吊针,没有服用过抗生素的人。我国也对抗生素的使用提出了具体标准,对滥用抗生素明令禁止。但今天要跟大家讲述的是,抗生素如何夺取我们身体内的有益菌!

抗生素的诞生

抗生素的诞生,可以说是人类与细菌的博弈战中,缔结出的果实。在20世纪初的时候,医学界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很多疾病都是因为感染引起的,但却束手无策。所以,我们通过新闻报道也能知道,中国古代有很多人就是因为“肺痨”去世,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肺结核。所以肺炎、肺结核、伤口感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不治之症!

直到1928年英国的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进行了大量实验后,发现霉菌可以对抗感染。一块被青霉菌污染的培养皿周围细菌无法生长,从中发现青霉菌分泌的少量黄色液体,可以杀死周围的菌株。但当时因为技术有限,无法提纯这种红黄色液体。10年后德国的生物学家用冻干法提取了青霉素,并通过了小鼠实验证明青霉素能够杀死细菌,对抗感染。这也给当时的医学界带来了划时代的意义,青霉素成为了但是治疗疾病的曙光。二战期间的“盘尼西林”一度成为了稀缺的万能药,因为它能够对抗伤员的感染问题。

人们当时对于青霉素的推崇已经到达了膜拜的地步,甚至当时的人们认为青霉素是能够对抗梅毒、肺炎和坏疽,像生理盐水一样没有任何副作用。后来青霉素得到了量产,随之而来的四环素、链霉素相继问世,但没有人关心它是否真的没有任何副作用!而在抗生素应用不到十年里,人们发现要加大剂量才能有效,但是后来加大剂量仍然无效。

这场博弈中,人类使用了抗生素对抗细菌,但是细菌却能够自我升级成长,慢慢熟悉了抗生素的对战模式,产生了耐药性。而证实人们对这些抗生素的狂热追求,亲手培养了这样的耐药菌,但人类已经骑虎难下了!耐药性已经成为了一个医学难题,在用药上我们发现肿瘤患者的化疗十几次后疗效变差,靶向药出现耐药,需要不断地变换用药!

抗生素正在破坏我们的身体

或许你会感到惊奇,但你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肠漏症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现代的医学体系。现代医学的最大武器就是处方药,当我们在短时间内疾病得到康复,却忽略处方药会消耗人体的营养,破坏肠道黏膜。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四天内一个疗程的环丙沙星就能够消灭婴儿肠道中50%的微生物。虽然多数微生物能够恢复,但是有些儿童体内,某些菌株永远都不会恢复。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某些人经常容易感冒、腹泻,去打点滴吃药后,下一次感冒病毒来临时候易感人群可能还是他们。因为抗生素破坏了肠道黏膜,通过杀灭有益菌的方式来完成任务,但是我们的肠道免疫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情况,扬汤止沸永远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抗生素滥用”一度在美国成为了很严重的问题,后来采取了“医”“药”分离的方式,医生不能轻易给你开抗生素。人们在解决疾病的同时,使用了一些处方药,但是它们却会影响肠道蠕动,阻断消化酶的释放,产生消化系统并发症。

比如经常使用阿片类药物,会引起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和便秘。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并未意识到,处方药一度成为了身体里的盗贼,它们改变了胃内酸度,给肝脏增加负担,破坏肠道黏膜,抑制营养物质转化为可用物质的酶。

肠道中有益微生物被清除,其中有些永远都不会恢复了;

人体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尤其是小肠、大肠、胃和肝脏;

人体产生抗生素耐药性,使得未来的感染更加难以治疗。

就像我们平时感冒一样,长期使用药物,但是反而后期越来越差,而等到大概一个礼拜之后感冒自然好了,这也是我们自身免疫系统完成了一次升级。

据调查,美国儿童一般到两岁就有过3个疗程的抗生素治疗,这一点在自闭症儿童身上情况更甚,平均有过12个疗程。这也是自闭症患儿做肠道菌群检测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的重要原因。

其实,不仅仅是抗生素在夺取我们的有益菌,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我们的肠道内环境。